紫琅文学zilangwx.com

乱棍狂舞

楚琳琅再次诚惶诚恐地表示不敢。

就在这时, 太后宫里的太监却来传唤楚娘子,说是太后要立刻见她。

看着静妃娘娘跟前的太监在,太后跟前的安公公笑道:“小泉儿, 你不在静妃娘娘跟前伺候, 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那叫小泉的太监也没料到太后会这么快叫人,于是讪讪一笑, 自是找借口离开了。

安公公冲着那人的背影冷笑一声, 转头便请楚娘子到宫里殿旁等。

楚琳琅这才知道,原来太后还没听完经,应该也不会现在召见她。

那么方才安公公的话,明显是特意给她解围了。

想到这, 她不由得再次感激地朝着安公公道谢。

安公公微微一笑:“司徒大人说你第一次入宫, 让杂家帮衬一二,算不得什么忙, 楚娘子不必多礼!”

原来安公公的侄儿在一年前有一场官司颇为挠头, 是当时任大理寺少卿的司徒晟帮忙解决的。

安公公欠了份人情, 所以司徒晟请他帮衬这楚娘子,他自然乐得代劳。宫里的老人精,比谁都清楚, 谁是陛下眼前的红人。

又过了一会, 前面佛堂的木鱼梵音停歇, 才有人叫楚娘子进来。

等入了佛堂,楚琳琅一眼正看见原来陶雅姝也来了, 跟她的母亲盘坐在一位雍容华贵的白发妇人身边,而她的女夫子华氏也在。

她们应该是陪着太后一起刚刚听完了佛经, 除此之外, 还有一位白须和尚与她们对坐。

看来那位白发贵气的老妇人, 就是太后了。

楚娘子按照陶雅姝教她的礼仪,规规矩矩地给太后行礼之后,太后在宫人的搀扶下坐回椅子上,满意地看了看楚琳琅:“果然容林女学教出来的,个顶个的像样子,走近些,让哀家好好瞧一瞧。”

楚琳琅连忙起身向前走了几步,复又跪下。

太后凝神看了看,不由得笑道:“如今的孩子,长得真是越发的好,这等出众模样,我这般年岁,看遍了宫里的那些孩子,也没看过几个。”

华氏也笑着道:“可不是,我第一次见时,也觉得楚娘子生得好,这‘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什么光景,可算是有真人可以想想了。”

也不怪太后和华氏如此夸赞。楚琳琅是江南水乡的姑娘,本就生得纤细婀娜,再加上她那身赛雪肌肤,当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越看越爱看。

这世间,可不光是男子爱美人。就是女子也喜欢看一看模样俊俏的小姑娘,养眼的,便如鲜花,总能叫人赏心悦目。

太后笑吟吟地转头问华氏:“就是她这么个纤瘦弱女子,救下了那么多人?”

华夫人笑着道:“若不是我亲身经历,恐怕也不敢信,楚娘子当真是巾帼女豪杰。”

楚琳琅身在宫中可不敢卖弄口舌,只是老实回答太后的话,表示若不是众人皆英勇退敌,只怕也不会让这么多女眷全身而退,她也是后怕得很。

太后却满意点了点头:“虽然是个女子,但是胆色不俗,我是连着听了几个从江口回来的夫人夸赞你,说是你努力说服众人下船,救了她们。来,给哀家说说当时的情形。”

楚琳琅立刻明白了,久居宫里的老妇人这是要听说书。

这个她可很拿手,于是便将当时的情形,加了些刺激佐料,来了段绘声绘色地讲述。

这听得太后频频吸气,连一旁出家了的灵云大师都听得有些入神。

就在一众人谈笑风生时,却听外面有人来报,说是静妃娘娘听说灵云大师来给太后讲诵佛经,特意带了一卷抄写的佛经进献太后,顺便请大师代为开光。

太后不管宫里内务多年,对这位代为掌理六宫的静妃虽然看不顺眼,但多少要给些面子,便宣静妃入了佛堂。

楚琳琅在一旁偷偷瞟了一眼,这位能在宫里独宠多年的静妃娘娘倒并非想象中艳丽动人的样子,而是长相文静,很是纤瘦,走的是病西施一类的路数。

据说静妃娘娘曾经也是丰韵健美过。可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刻意模仿逝去的方表姐,甚至为了模仿表姐病弱娇娘的身段,每日只定量一餐饭,从来都没有吃饱过。

于是,凭借着这副病恹恹的模样,静妃娘娘宠冠六宫多年,没有对手。

楚琳琅很敬佩这种为了争宠不惜一切的毅力精神,同时也对这种功利心机的女人敬谢不敏。

但是很明显,今日这位静妃娘娘前来,并无太多敬佛之心,走进来给太后请安之后,那一双眼便立刻落在了楚琳琅的身上。

太后给静妃娘娘赐了座,静妃娘娘却绕开了太监搬来的椅子,特意坐到了楚琳琅的对面,上下打量着她道:“你就是那位勇救女学的楚娘子?这几日宫里宫外,可都是在传扬着你的事迹啊!”

楚琳琅羞怯一笑,装出副拘谨的样子不再说话。

司徒大人说过,入宫多看少说,少说才能少出错。

这个静妃,先前就要见她,被安公公搪塞了回去。这回子又主动来到了太后的跟前,明显是窝着一股子邪气来的,就是不知在这太后跟前,静妃是不是能稍微收敛些统管六宫的管事娘娘的气焰。

果然,静妃冷笑了一声开口道:“你救了这么多人,原是该赏的,只是可怜我那侄女独独没有被救下来。她活着时候,为了顾忌名声,她娘老子全家都不肯吭声。如今我那可怜的侄女儿就此没了,我这做姑姑的却不能不问。今日这女学的管事华夫人也在,本宫正好要问问,当初为何偏偏只她没有下船!听说……这个楚娘子与宜秀那孩子一向不和,就在此之前还大吵了一架,可有此事?”

闻听这话,太后都是一愣,显然没想到静妃娘娘竟然跑到自己的宫里发难。

而且这话,太后也是头一次听说,不由得也抬眼看向楚琳琅。

楚琳琅听出了静妃话里的不善,也吃不准是什么人跑到静妃那搬弄了是非,所以她只是如实回答:“当时水匪未到,虽则民妇说了,大家也是半信半疑。宜秀郡主当时困得很,执意要留在船上睡,谁的劝也不肯听,是以才有了后面的劫难……是民妇的错,若当时也陪着郡主留下来,说不定还能与那些水匪搏一搏。民妇比这些同窗都痴长些年岁,平日都拿她们做妹妹看,若是有旁人说的争吵,大约也是闲着斗嘴几句,也是不大记得了。”

楚琳琅这话说得很委婉,但是也基本解释清楚了。宜秀又不是被人强留在船上。当时她说有敌情时,众人都是不信,怨声载道的。那宜秀身份尊贵,她不愿下,谁还能拽她下来?

琳琅说应该陪宜秀留下的话,一听便是鸡飞蛋打的殉葬法子。静妃娘娘若是再刁难人,就是无理取闹了。

至于争吵,宜秀为人,在书院里有几个没跟她吵过?楚琳琅可从来都是忍让有加的。就算回敬,也没有面红耳赤地吵嘴过。

不知静妃这最后一句,又是从何而来。

静妃显然是不信,冷哼一声,转头对着太后道:“太后,臣妾今日来,就是希望您能替云家枉死的女儿做主,代为调查一下真相!为何这么多的贵女,非要结伴前往江口。臣妾听说,就是这位楚娘子最先提出要回江口探亲,才引来后面的祸端。”

太后听到这,眉头微微一皱,疑问道:“真有此事?”

就在这时,一旁的陶雅姝却开口道:“各处女学一向有夏游的传统,听我母亲说过,她上女学那会,还结伴去过更远的地方。当初楚娘子是请假自回家探亲的,她一个学生如何张罗夏游?是我们几个学子与华夫人商量了后,大家一起决定的,楚娘子也是后来才知。”

陶雅姝说这话时,她母亲吴氏都微感震惊,觉得女儿今日造次了,真不该在这样的场合,替那楚氏开脱。

谁看不出,这位静妃娘娘就是找茬发邪火来了。

陶雅姝这时候开口,岂不是引火烧身?吴氏暗暗心急,真恨不得掐一下女儿的大腿让她闭嘴。

听了这话,邪火果然开始蔓延。

静妃娘娘抬眼看向了陶雅姝,又是笑了一下道:“不愧是陶家嫡女,说起话来,还真有些先皇后的风范,依着你的意思,这些贼子盯上你们,完全是凑巧了?”

华氏原本是不欲开口得罪静妃的。可是她一看连学生陶雅姝都开口解释,自己身为女学的掌事人,若是避嫌不开口维护无辜学生,那就太不像样子了。

所以她也温言劝慰道:“静妃娘娘,这游学的确是几个孩子求到我这,我又让她们回家与父母商量后才决定的,的确与楚娘子无干……书院一直有夏游传统,谁也不愿见出了这样的意外……”

说到这里,华氏也有些说不下去了。说到底,这事岂可归咎个人,云家若要追责,书院自当承担大半。

听到这,太后似乎也有些乏累了,语气冷淡道:“这是佛堂,听不得那些打打杀杀,静妃若要审案子,不妨去大理寺升堂,不必来我这里挨个敲打人!”

听出了太后话里的不悦,静妃娘娘连忙起身冲着太后施礼,道:“请太后赎罪,臣妾并非有意搅闹了太后的清修……只是,我家宜秀性子烈,就这么早早去了,她娘成天到我这里哭,眼睛都哭肿了。我这个做姑姑的若不能替她伸冤昭雪,真是日夜寝食难安……听说楚娘子和陶家小姐交情甚好,便是常常讥讽我家宜秀,害得她在女学甚是孤立,最后连下船避难都不肯带她……好可怜的秀儿,姑姑身在皇宫内院,竟是帮衬不上你,任着你让同窗欺凌!”

说到这时,静妃娘娘竟然抽噎哭泣上了。

若是宜秀不死,她还真没法拿着这个说事儿,只能做个哑巴绝口不提。

可如今宜秀不在了,还是为了名节自尽,贞烈得很!

云家便是苦主,怎么闹都不为过。更何况,她昨日听到的说辞是:这楚琳琅一心巴结陶家嫡女,联合其他学子处处排挤宜秀,以至于宜秀当时怄气,才不肯下船的。

如今看来,这楚娘子的人缘还真不错,不光是华氏维护她,就连陶雅姝这个清高孤傲的都对楚娘子另眼相待。

这两个人沆瀣一气,是穿一条裤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