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若依数年前广陵、清河、长沙诸国之废,楚国肯定不能存在下去,但御史大夫杜延年却有些迟疑:“楚国乃是高皇帝弟楚元王之后,自高祖六年初封至今,传国已一百三十三载,几乎与汉同休,毕竟与其余小国不同。世人常言,楚之于汉,犹如晋、卫之于宗周啊,兄弟亲昵,不可弃也。”

杜延年是主张兴灭国继绝世的,理由之一,便是七国之乱时,解忧公主的祖父,楚王刘戊与吴王合谋反叛,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

动乱平定后,楚王刘戊自杀,其家族被捉回长安监禁,取消了宗室籍贯,但楚国却并未被废,汉景帝立了楚元王的另一支子孙续楚社稷,以奉元王宗庙。

杜延年请示霍光:“刘延寿之罪小于楚王戊,是否当效当年故事,以安诸侯之心?”

霍光看向刚入中朝的任弘,不打算让他看热闹:“道远,你以为如何?”

任弘道:“下吏与楚有亲,又为楚王延寿与赵何齐污蔑,于此案有莫大干系,应当避嫌。”

他可不想帮大将军背离间骨肉废弃楚国社稷的锅。

这回答十分滑头,不过理由确实充分,霍光又点其他人。

张安世还是模棱两可的回答,韩增则道:“昔日孝景亦不忍废吴、楚,欲立其后人为王。然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于是只复楚而废吴。”

“如今刘延寿亦是宗室老人,却妄图勾结匈奴祸乱大汉,事可一而不可再,江淮之民轻剽,人心狡诈,楚国反覆如此,不可再复国!”

你这龙额侯,有话好好说搞什么地域歧视?这是不对的。

任弘心里吐槽未罢,傅介子又来了一句更狠的。

“建平候,若立一位新楚王,当立谁人?宗正刘叔路么?”

刘德也是楚元王之后,其祖父红侯刘富当年因劝诫楚王刘戊不果,奔于京师,留在了这里,如今反而成了仅存的一支。

但人人都知道,刘德当年拒绝过大将军招婿,岂会使其为王?

最后还是赵充国的话长一些,他朝霍光拱手:“昔日高皇帝草创大汉,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而如今已有百余年,如楚国者,与大宗亲属益疏,其王骄奢,常有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故孝景削没七国,而孝武皇帝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大汉待诸侯德至厚也,然常常不改过自新,乃越发骄恣。”

“自孝文以来,有叛国而无叛郡,可知诸侯国非固于郡县。楚国不必再复,定要叫天下诸侯知晓,无罪过者方能与汉同休,谋乱不法者当骤削废之!”

“翁孙之言有理。”

最后霍光拍了板:“孝武皇帝曾言,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有些事情确实该变一变。一百三十三年,楚藩享国足够久了!”

话说到这份上,大家都明白大将军是杀鸡给猴看,这刀子是必须割下去的,于是皆道:“此强本弱干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任弘乐见其成,楚国富庶,这些一废,国库又能吃个饱弥补去年地震损失了,且彭城是中原移民南下江东、会稽的枢纽,直接由中央掌握比较好。

倒是诸侯们,又要瑟瑟发抖一阵了,楚王这种老牌诸侯都废了,其他人还敢继续作死么?

此事议罢,接下来就是翻着几份比较重要的奏疏议论,其中一个便是任弘与敦煌太守甄快联名所上,请朝廷加大河西四郡对外开放战略。

“安西将军与敦煌太守提议,移玉门关外丝市于关内,使胡商入塞,至于武威,如此可使敦煌省转运丝帛出塞之费,又能使商胡贩客,日款于河西,四郡上计可多出一倍,而殊方异物,四面而至,通于长安,诸位以为如何?”

此策没有多少人反对,傅介子当然是举双手支持的,赵充国家也在河西附近,以为这是应该推行的事,哪怕如杜延年,也只反战而不反对开放国门和外头做生意。

毕竟利益都清清楚楚写在奏疏里,不必再重复一遍,只要认真看了,基本都会被任弘和甄快说服。

事情比任弘想的更加顺利,他不由感慨:“在中朝议事就是比外头高效啊,好歹不会有贤良文学混进来大谈义、利。”

不过,有个文化少的人肯定是不会细看奏疏,而是为反对而反对。

“我以为不妥!”范明友这憨憨果然跳了出来,不过这次的理由格外清奇。

度辽将军道:“河西之地荒芜,口数稀乏,投入十倍之劳,才得一份之获。大将军,依我看,大汉在河西、西域所耗钱粮劳役已足够多,三辅虚耗,该缓一缓了。”

言罢范明友还兴致勃勃,提了个替代方案:“倒不如以关东郡国之民力物力,开幽州辽西、辽东与乐浪郡!一来断匈奴左臂,二来可通于东夷!”

……

PS:第二章在0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