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如果是正经的奏折,康熙从来不用“知道了”三个字来回复,那会显得十分敷衍,只有可看可不看的请安折子会这么做。

而请安的折子敲个章,似乎也没什么?

反正只要表达“朕已阅”的意思就足够了,朝臣会主动或者被动地看在皇帝日理万机的份上体谅一二。

一旦顺着这个方向想,就会觉得哪怕只回一个“阅”字都没什么。

要想更轻松一点,还能刻一个“阅”字的章,字少一点,敲章的时候连印泥都可以省一点。

康熙暗自摇头。

不不不,朕一向是个勤勉的帝王,怎么能够顺着臭小子偷懒的方向那么想呢?

只是……回想起来,每天在可看可不看的请安折子上花费的时间,确实有点多。

有时间写那么多个“知道了”,不如把这时间花费在教儿子上,还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创造爱新觉罗家优秀的劳动力。

而太子已经在思考该找谁来刻这个章了。

六弟可真是偷懒界的顶级人才,能想出这么轻松省事的办法。

他要是早想出这样的办法,也不至于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睡眠不足,都快长不高了!

不管他们内心怎么想,都不可能当着那么多户部大臣的面答应下来,康熙还得斥责胤祚这偷懒的办法。

不过鉴于办法确实很省力,事后很可能采用,不能斥责得太过分。

“你啊,别总想着偷懒。”康熙意思意思敲了一下胤祚的脑门,说是斥责,更像是父子用亲近的口吻说儿子两句。

这力道和摸一下差不多,胤祚却皱着眉,双手捂着脑门,一副被打疼了的模样。

“汗阿玛你又打我!这是妥妥的家暴,家庭暴力,我抗议!”

“抗议你个头!”康熙都被污蔑了,干脆真的用力敲上一记,也免得被白白污蔑家暴儿子。

“行了,别耍宝了,赶紧把东西拿出来。”

康熙、太子和户部大臣们本以为此次出来,最应该看的是施过化肥的麦子亩产量。

听了小花的话后才知道,皇庄正在为收割麦子研究新机器。

胤祚不满地瘪瘪嘴,对魏珠点了点头,魏珠赶紧骑马赶回皇庄。

“也是汗阿玛的生辰早了一个多月,否则这收割机和沉甸甸的麦子才是最好的生辰礼。”

康熙觉得不夜天和太平盛世挺好的,还附带了一晚上的炫儿,乐得他接连几天梦里都是坐在龙椅上,被满朝文武变着法儿地恭维。

不过,按照胤祚的说法,这个生辰礼也不错。

“就快到保成的生辰了,这个时候拿出来,你是不打算把这个当生辰礼送他吗?”

太子一惊,这东西送给皇帝没毛病,送给储君可就太重了啊!

胤祚:“太子哥哥的生辰晚了些,连效果都看不到,单纯送个寂寞吗?”

“那就是说,你打算送给保成的生辰礼是另外的东西。”康熙眼眸微眯,瞧着有些不太高兴。

太子:“……”

他以为自己和历史上那些可怜的太子一样,被多疑的帝王猜忌了,没想到汗阿玛是因为六弟提早为他准备的生辰礼而吃醋。

嗯,挺有汗阿玛小气、记仇风格的,太子心情复杂。

“对啊。”胤祚笑道,“农是国之本,与农相关的一切当生辰礼送给汗阿玛还差不多,送太子哥哥的肯定得是他喜欢的东西,不能这么敷……”

康熙危险地眯起眼睛,敷……敷衍吗?

好小子!

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秃噜了什么,胤祚赶忙转移注意力,“啊,魏珠回来了!”

康熙冷哼一声,朕暂时不和你计较!

再转头看去,就发现所谓回来的魏珠还骑着马在老远的地方,只有一个黑色的点,脸都看不清,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认出来的。

不多久,魏珠骑着马赶来,后面跟来了几辆马车。

墨家和公输家的人从马车上面下来,干活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半点不乱,井然有序地开始组装机器。

胤祚在旁边介绍道:“这个叫做小麦收割机,是依靠电作为驱动力,通过传动轴带动锯齿片高速旋转,完成大面积的收割动作。这个位置上的扶稻器和挡板起到了整理堆放小麦的作用,再跟这个位置上的机器结合起来,就能把麦粒脱出来。”

解释得相当清楚明了,足够让人明白这个机器能够同时完成收割和脱麦粒的两样工作。

问题是……众人面面相觑,存有疑义。

在劳动力如此廉价的情况下,这种机器有研究出来的必要吗?

有位户部大臣直接问了出来:“六阿哥,您为什么花时间研究没什么用的机器呢?”

“怎么会没用呢?”胤祚不认同,甚至是感到不可思议,“麦子成熟就要收割的时候,要是遇到了下雨天,抢收不及,大半年的收成就毁在那了,会有多少人吃不上面粉?”

户部大臣:“可这是极少数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是能够抢收及时的。”

“但这极少数的情况只要出现那么个一次两次,农民辛苦大半年种下来的麦子就毁了。那是农民一家几口未来一年的口粮,也是他们大半年的心血啊。”胤祚看他的眼神很失望。

那些话里没有一个指责的字眼,这位户部大臣却仿佛感觉到一句更比一句狠的指责砸在身上,砸在脸上,嗫喏着说不出话,老脸胀得通红。

户部尚书伊桑阿赶忙插话,转移话题:“六阿哥是不是还有其他考量?”

胤祚:“过去单靠人力就能收割完所有的麦子,主要是因为亩产量不高,大家都种亩产量更高的大豆、高粱去了。但在大清大力推广化肥的情况下,虫害减少了,亩产量上来了,要干的活就多了。”

“提前把机器做好,没了收割、脱粒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开垦更多的荒地,在更多的良田上种粮食,大清的百姓才能免于饥饿之苦,国库也能日渐充盈,这是双赢的局面。”

在麦子要收割的这个当口拿出收割机,虽然能够看到即时的效果,但在推广的时机上已经晚了一大截。

所以胤祚着眼的并不是人力完全能够收割完麦子的现在,而是亩产量跟上以后,人力不够用的将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