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几个小孩浩浩荡荡地跑到目的地, 很快被引到刘彻几人身边。

见霍善跑得小脸红扑扑,太子刘据几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刘彻不由问道:“你们跑这么急做什么?”

霍善头一个把气顺好了,很不见外地坐到刘彻身边的空位上, 哼哼唧唧地说道:“听说您和舅公他们要来大阅, 我们就自己找过来了!”

他还知道刘彻是皇帝,自己不能指责刘彻不带自己。但他虽然没把话说出口, 意思却是传达到了:这便是山不来就我, 我来就山!

刘彻乐道:“你们消息倒是挺灵通, 不过你们不是应该在上课吗?”

说这话的时候刘彻还把目光转向太子刘据,想听听他们逃课的原因。

太子刘据本有些紧张, 等瞧见跃跃欲试想要代他回答的霍善后又莫名放宽了心, 一五一十把霍善说的炒面之法告诉刘彻。

炒面是熟食, 带上能直接吃, 但又比煮熟的饭耐放,作为干粮确实有优势。石磨这东西也不是什么特殊工艺, 石头这东西又不值钱,家家户户都能添置。

就是这锅比较费铁, 但朝廷已经开始搞盐铁官营了, 天下盐铁营生都握在朝廷手里,想造几个锅挺容易的。既然能为制砂糖做锅,那再为制炒面做锅有什么不可以的?

何况甘蔗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到时候锅空着大半年, 还不是想炒什么就炒什么?

霍善在旁听他们父子俩探讨多造铁锅的可能性, 一直都乖乖地没有插嘴。等听到“想炒什么就炒什么”, 他才积极发表意见:“还要炒茶!”

刘彻转头看向他,对个三岁大的小豆丁不耻下问:“茶又是什么?”

霍善就给他讲起了茶的妙处来, 乍一喝有点苦苦的,喝下去后却满口甘香。听说每天吃完饭拿来漱漱口,对牙齿好;每次吃完肉喝上两杯,还可以解腻!

茶这东西,在明代以前其实很少用炒的,喝法五花八门花里胡哨。

据传是明初朱元璋靠着一个破碗登基了,表示咱别整这些花里胡哨的,炒出来的茶最香!从此明代人桌上摆着的,大多是清湛湛明汪汪的茶水。

巧的是,霍善只在李时珍那儿看到过茶,所以他现在认为茶都是要炒的。

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花样他一个都不晓得。

霍善为了更直观地体现茶的妙处,还给刘彻背起了唐代卢仝的茶诗。

这是小老头儿李时珍给他背过的,为了还原李时珍背诗的语气,他还站起来摇晃着小脑袋抑扬顿挫地从“一碗喉吻润”念到“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刘彻听到中间的“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便觉此物妙极了,再听到“六碗通仙灵”,更觉茶这东西他必须要拥有了!

喝上七碗还能两腋生风,妙啊!

“好诗!”刘彻抚掌赞道,“此诗是何人所作?”

霍善如实回答:“卢仝!”

刘彻道:“倒是不曾听说过。”

霍善对此很有些心有戚戚焉:“我也没听说过,只知晓他不是我们大汉人。”

刘彻也不纠结,世上他没听说过的人多了去了,不差这么一个。他说道:“那你可记得这茶长在何处?”

霍善道:“听说南越那边有很多,不知道别处有没有,爹已经捎信托人在巴蜀那边找了。”

又是南越。

刘彻心道,看来这南越是非打不可了。

正好上半年炒茶,下半年制糖,倒是不浪费。

刘彻在心里把南越诸郡未来的生产计划安排得明明白白,正要再和霍善继续聊聊,就瞧见霍去病从外头进来了。

霍去病请刘彻去检阅上林驻军。

今天的霍去病是正经办事的霍去病,连衣着打扮看起来都格外正式。即使儿子突然出现在旁边,他也尽量没有把目光分过去。

霍善很想跳起来让他爹看看他。

刘彻察觉霍善的跃跃欲试,伸手把他给捞了起来。

霍善只觉视野骤然一高。

接着就成功对上了他爹的目光。

霍善高高兴兴地喊人。

霍去病:“……”

算了,皇帝都这样胡来了,他能有什么办法。

刘彻直接扛着霍善往外走,他抱孩子不多,不过霍善不乱挣扎,抱起来还是挺轻松的。

只是稍微有点沉而已,可左右不过几十斤重,对刘彻而言算不得什么。

一行人出了门,不多时便看见个开阔的湖泊。

霍善道:“好大的湖!”

刘彻道:“算不得大,昆明池才大。”

昆明池是刘彻的得意之作,他想要和昆明以南的地方通商采购点东西,结果昆明总是从中阻挠,他便想着打下昆明方便自己的使者同行。

为此他特意命人比照着滇池挖了个昆明池训练水师,如今开工差不多三年,这个大工程已经快收尾。

刘彻对自己命人挖出的巨大人工湖非常满意。

霍善听了刘彻的介绍,对昆明池非常向往:“我们什么时候去昆明池玩?”

刘彻笑道:“一会便可以去。”

他也想去看看即将竣工的昆明池和自己想象中有没有区别。

即使有了新去处,霍善依然没忘记自己今天的重要计划,关心地追问道:“昆明池周围有栗子可以捡吗?”

刘彻:?

话题是怎么转到栗子上的?

霍善就给刘彻说起他们今天的安排,他们本来打算快些把课上完就去捡栗子!

刘彻笑问:“那你们课上完了?”

霍善一下子住了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