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纳人言的另一面,可能就是优柔寡断,因为听得进去别人的言语,便需要作出选择,性情稍弱的人便会迷失于众多的选择之中,难以作出正确的决断。

李建成一直以来,做的还不错,可不得不说,在这个上面比起在连续到来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李世民来,他完全落于了下风。

常年手握兵权的李世民同样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做出判断却非常快,有些时候甚至于有着不惜一切的决绝。

这是常年混迹于门阀子弟当中,擅长左右逢源的太子李建成所做不到的,他心里的顾忌太多,想的也就更多,于是他的反应必然要慢上很多。

这是他能一直压制李世民的原因之一,同样也是造成李世民坐大的根源所在,换句话说,他没有李世民那么凶狠。

就像是到了如今这个局面,他还在念着兄弟情谊,父皇的态度,以及众多的牵连而不愿将事情做绝,这要是换了李世民,情形几乎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一得一失之间,其实很难说清李建成这会做的对与不对,因为最终看的还是一个结果,在结果未曾显露之前,又有谁能笃定这会李建成做的是错的呢?

而在如何应对王世充来攻的战略上,别看李建成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可他心中却已有了犹豫。

因为他需要军功,所以守住潼关只能说差强人意,那根本显不出太子的本事,只有大败王世充,才能让李建成善战之名传于天下。

换句话说,在李建成看来,击败王世充不难,王世充缺粮,也必不耐久战,只需守住潼关,待得敌军粮尽,其部自乱,到时衔尾追杀,定能建功。

众人所说,大多也都是这个意思。

怎么说呢,这是一个没有多大缺点的战略,同样也就意味着平庸,因为战果很难预料。

王世充只要感到力不能支,很可能就此退兵而去,追上去能建功几何?谁人能料的准?王世充兵力雄厚,说不定还能反咬一口……

好吧,李建成想的确实很多,也很周全,所以犹豫随之而来,正面相抗,很可能是一场大胜,暂避锋芒的话,就算不能全胜却也很很是稳妥,因为潼关太重要了,根本不容许他有所失误,让潼关处于险境之中。

说话的人越多,李建成的犹豫越少,只因众人多数都在建议固守以待战机,李建成虽说有所失望,可渐渐的也觉得这么做应是不错。

只是突然间,众将末尾处有人愤然而起,大声道:“王世充此贼,祸乱河南,天下愤慨,今远来攻我,实自取死路也,有此良机在前,奈何众人怯懦,欲自守以待来敌?岂非让天下豪杰耻笑我等无能?”

“末将以为,当趁其疲惫,内里不靖之机,迎头而击之,定能奏功,一战而定河南。”

“殿下,壮我军威,扬我名号,在此一举,若能一战而陷东都,定能让天下豪杰望风而降……如此良机,千载难寻,此战,末将愿为先驱,为殿下斩将夺旗,虽死无憾。”

张士贵重重锤击着胸膛,好像要将所有的闷气都给锤出来一般。

可换来的却只是众人侧目,一片沉默而已,而当人们看清说话的是那个河南贼,很多人目光中便带了些鄙夷,有的更是笑出了声。

张士贵好像又回到了当年东都之中,力请随军征战辽东的时候,那时同僚,上官看向他的目光可不就和此时一般无二?

这些都和一根根鞭子一样,抽打在张士贵的心上,让他感觉无比羞辱,直想拔刀斩了这些混账。

实际上,也不怪旁人不喜欢他,这人说话有些得罪人,你说事归说事,你嘴里的怯懦指的是谁呢?

其实张士贵已经改了许多了,按照他当年的心性,一开口准保能将一屋子的人都得罪个遍,现下年过而立的他,已经算是“温良”之人了呢。

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需要一个很宽大的舞台才能人尽其用,可如今他自己就将路越走越窄,就更被说发挥才能了。

李建成听到有人说话,慷慨激昂之处还在其次,最为重要的是合了他另一半心思,不由振奋了一下,抬眼看去,说话的人却是张士贵,顿时大失所望。

秦王府的人,刘文静旧部这都不算,李建成的品性确实宽厚,愿意接纳那些有才能而又愿意转换门厅的人,可张士贵这些年在潼关,却一直没有任何投效之意,前些时还接了秦王府左监门将的职位,这就太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