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培养好同志才是最好的选择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组织部的档案柜前,周志高正翻着伍中和的最新考核表。
县供电局的鉴定意见写得恳切,“群众满意度98%”的字样被红笔圈出,旁边还附着张照片,白溪镇的村民举着“感谢伍所长”的锦旗,站在刚修好的变压器旁,笑容在阳光下泛着暖光。
“周部长,县政府刚发来请示。”赵立东的皮鞋在地板上擦出轻响,手里的文件袋上印着“密件”二字,“他们想把白溪镇供电所列为全县示范单位,还说伍中和同志符合破格提拔条件,问能不能调到县局任副局长。”
周志高的指尖在“破格提拔”四个字上停顿片刻。窗外的玉兰花落了满地,像铺了层雪。
他想起三个月前,赵铁军的提拔报告里也写着“政绩突出”,可那份报告的附件,全是宏达矿业赞助的“先进单位”奖状。
“让他们先别急。”他把考核表放进“重点关注”档案盒,金属搭扣合上时发出清脆的响,“伍中和在供电所才干了半年,脚跟还没站稳。老百姓的口碑是最好的奖状,不用急着往履历上贴金。”
赵立东的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这位组织部长的脾气,当年在商务部时,就因拒绝给某“关系户”走后门,跟分管领导红过脸。
现在办公室的墙上还挂着那幅字:“任人唯贤”,笔锋里的倔强,和周志高本人如出一辙。
走廊里传来打印机的嗡鸣。周志高拿起刚印好的干部名册,李固的名字被圈在乡镇党委书记那一栏,这位在长福镇就跟随周志高的同志,现在正带着村民种脐橙,去年给村集体创收两百万。
旁边的刘喜来,同样是长福镇周志高的左右手,这些年曾在信访局接访时,能把上访户的诉求记满三个笔记本,连退休老干部都说“找喜来办事,比找律师靠谱”。
“把这两个人的材料整理一下。”他在名册上画了个箭头,从李固的名字指向“市级后备干部”一栏,“下个月的乡镇换届,该给他们压点担子了。”
赵立东刚要转身,又被周志高叫住。
“告诉县政府,别搞特殊关照。”他望着窗外飘落的玉兰花瓣,声音轻得像叹息,“伍中和需要的是正常的工作环境,不是顶着我周志高的名头搞特殊。”
“当年在长福镇,老书记常说,好苗得在野地里长,温室里养不出能扛风雨的树。”
县供电局的电话追到周志高办公室时,他正在看李固的扶贫日记。
某页写着“今天给贫困户送化肥,张大爷非要塞两个土鸡蛋,说比城里的好吃”,字迹被雨水洇过,却透着股子实在劲。
“周部长,是我,马局长。”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刻意的热络,“白溪镇的线路改造工程,我们想追加预算,给他们上智能电网,您看……”
“预算该怎么走怎么走。”周志高打断他,指尖在日记上的“土鸡蛋”三个字上轻点,“但有一条,不能因为伍中和是我关注的干部,就搞特殊拨款,别的乡镇还等着换变压器呢,要一碗水端平。”
挂了电话,他翻开刘喜来的接访记录。
某页贴着张照片,是位老太太送的锦旗,“为民做主”四个字歪歪扭扭,却比任何烫金匾额都刺眼。
旁边记着处理结果:“协调民政部门,给独居老人安装了紧急呼叫器”,日期是去年除夕,墨迹还带着未干的晕染。
“赵部长,通知下去。”周志高把名册推过去,钢笔在李固和刘喜来的名字旁各画了颗星,“下周到黑州调研,重点看看李固的脐橙基地。”
“还有,让刘喜来准备个接访案例汇报,下个月的干部培训班上,给新入职的同志讲讲怎么跟老百姓打交道。”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周志高收到刘晓雅发来的照片。
纪委的同志正在查封某国企老总办公室,保险柜里的现金堆成小山,旁边还躺着本房产证,地址在国外某个海滨城市。
“又一个‘赵铁军’。”妻子的消息里带着疲惫,“他的提拔报告,当年也是全票通过。”
周志高摩挲着手机屏幕,照片里的现金上印着刺眼的红色编号,像一串串血色的感叹号。
他想起今早收到的举报信,说某县的财政局长,把扶贫款挪去给儿子买跑车,而这位局长的履历上,赫然写着“优秀青年干部”。
“晚上回家吃饭吗?”刘晓雅又发来条消息,后面跟着个笑脸,“洛汐说要给你讲她新学的成语,‘拔苗助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