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土地问题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嬴政挑眉。
这种政体崩溃的方式确实值得借鉴和思考一下。
从前面的概述来看,这个唐朝在前半段,还没有急转直下的时候,那肯定是颇为辉煌强大的一个朝廷——想必有着不少的对外征战扩张,对内也经济繁荣,万事兴旺。
而且,这种进入兴盛状态的速度还非常快,和许多朝廷在开国初期稳定了天下之后,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代君王,也可能是两代、三代……这种情况并不一样,几乎是没有什么回复的时间就已经迈向了一个高度。
按理来说,这样的开局无疑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也非常让人羡慕。
但是这个唐朝崩毁的速度也着实太快……
一不留神,就是全方位的崩塌,从赋税国库,到各地的开支,这样的一整套财税体系;再到征兵和戍边等一整套兵役制度;再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这样的政治体系……
这些方方面面,全部崩塌。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涉及范围,确实不是每一个王朝都能拥有的。
固然,嬴政非常清楚,基本上所有王朝的根本都在于土地和人口——其中,在人口不突然遭遇什么毁灭性打击的前提之下,土地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嬴政也很明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王朝的发展,在开国时期制定下来的土地政策必然会出现大量问题:或许是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或许是制度中的许多漏洞被有权有势的人大钻特钻,或许是朝廷不知怎么想的莫名其妙就开始不再按照政令执行……
而这些,最常见、最明显的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这些缴纳赋税的根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权贵家族的阡陌连田,望之不尽。
虽然这些权贵人家也并不是完全不缴纳赋税,但他们所缴纳的赋税的数量,和一个个农民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再者,这些权贵人家也并不是买了一点地就会停手,他们只会不断地买地——只要他们还有权力,还有财富。
大秦没能等到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但是看那个西汉-新朝,看那个东汉,再看两晋时期……无一没有这种土地大量兼并得到问题。
但是目前为止,嬴政还没有想出来一个明确的、长久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
土地是所有人心目中最有价值、也是最保值的资产,在有的选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脑子正常的人会抛弃土地而去选择其他资产。
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权贵之家。
但是百姓虽然很多时候能够忍耐,可当他们大量失去土地并且没有其他活路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反抗——要避免这个问题,要么,保证百姓们一定能够分到差不多点的土地,每一代都能;要么,给百姓们找到其他的、足以支撑他们活下去、生儿育女的活路。
前者,其中一大关键就在于,朝廷手中必须总有足够的土地。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来,尽量减缓已有土地的流失速度,比如,给百姓们一次性分到的地不能太多,最好能够差不多维生即可;再比如,分下去的土地,最少其中一部分在这个人死后就需要归还朝廷,让朝廷能回收掉这部分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