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务虚会前 (1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距离省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还有三天。周正桌上的电话响了,是处长李建国打来的。“小周,来我办公室一趟。”
周正放下手头正在核对的几份市里报上来的季度数据,快步走过去。李建国的办公室不大,文件柜塞得满满当当。他正对着电脑屏幕,眉头微皱,见周正进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会议通知正式下来了,你列席,负责第五组讨论记录。”
“明白,处长。”周正坐下。
“会议材料,机要室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你等会儿去签领。重点看议题说明和分组讨论提纲。记录要求,高秘书长专门强调过,”李建国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严肃,“原汁原味,不能带个人观点。特别是领导讲话,关键提法,一个字不能差。讨论中不同的意见,也要客观记清楚谁提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是硬任务,不能出半点纰漏。”
“处长放心,我一定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周正回答得很干脆。
“嗯,”李建国点点头,脸色缓和了些,“还有,会后要尽快整理出讨论综述,供领导参阅。时间会很紧,你要有心理准备。这几天把手头其他工作尽量往前赶赶,留出精力。”
周正回到自己座位,很快去机要室履行了严格的签字手续,领回一个牛皮纸文件袋,封口处盖着“机密”红章。回到座位,他拆开封条,里面是厚厚一叠会议资料,最上面是会议议程和分组名单。他找到第五组,组长是省发改委主任孙立民,组员名单里多是各市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和省直相关厅局的副职。周正的名字列在记录员一栏。
他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逐页研读材料。议题围绕明年全省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展开,核心是“稳增长”与“促转型”的平衡。他着重在几个关键议题上做了标记:传统产业升级的政策瓶颈、新兴产业培育的路径选择、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这些议题,与他之前参与那份报告和调研发现的问题高度相关。他拿出自己的调研笔记本,翻到记录企业反映“信息孤岛”和“隐性成本”的部分,对照会议材料里的相关论述,思考着讨论可能的走向。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秦筝的信息:「已到南岭。测试周期预计两周,通讯受限。你那边如何?」
周正快速回复:「准备省委重要会议记录,任务重。一切顺利。南岭气候多变,保重。」信息发送成功,他继续埋头于材料之中,直到深夜。
会议前一天下午,李建国又把周正叫过去。“材料看得怎么样了?”他问。
“基本熟悉了,处长。重点议题和可能的讨论方向都做了梳理。”周正答道。
“好,”李建国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崭新的、带编号的保密记录本和一支专用签字笔,“明天用这个。还有,”他指指墙角一个贴着封条的银色小箱子,“会议全程使用这个保密录音设备,双备份。操作流程看里面的说明。记住,会议结束,设备和记录本立刻交回机要室,不得延误,不得带离会场一步。”
周正郑重地接过记录本和箱子钥匙,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无形的责任和信任。保密纪律,在省委核心部门,是刻进骨子里的铁律。
翌日清晨,周正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到达省委大楼。他穿着熨烫平整的深色西装,白衬衫扣到最上一颗。通过层层门禁,来到位于大楼东翼的专用会议室区域。走廊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落在上面悄无声息。第五组的会议室门口,工作人员已经到位,正在检查与会人员的证件。周正出示了列席证和会议通知,签到后,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走到会议室角落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桌上已经摆放好名牌“记录员:周正”,旁边放着连接好电源的保密录音设备箱。他的位置离主讨论区有几步距离,既能看到全场,又不至于引人注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