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 他家里,好像破产了 (2 / 2)
紫琅文学zilangwx.com
“导师强调要用政策关联分析.....但我觉得光是识别出行动者、资源依赖这些还不够,得解释清楚他们之间的互动逻辑是怎么影响政策产出的,特别是利益博弈那块......”
李乐专注地听着,手指在方向盘上点了点,“政策关联和网络理论,确实容易陷入静态描述。”
“你有没有考虑引入一点制度理性选择的视角?比如,奥斯特罗姆那套?虽然主要用在公共池塘资源管理,但她对行动者如何在规则约束下策略性互动的分析,或许能帮你动态化地理解网络内的博弈过程。”
袁家兴思索片刻,眼睛微亮,“你是说,把政策关联本身也看作一种制度安排,分析不同的结构对内部行动者的策略选择会产生什么影响?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结果?”
“对,”李乐点点头,“这样就能避免把关联看成固定的管道,而是看作一个动态演化的博弈场。不同位置.......行动者,基于自身利益和资源,在规则下采取行动....互动反过来也可能逐渐改变政策本身,正好可以检验这种结合的解释力。”
袁家兴显然受到了启发,语速快了些,“那....比如我研究的这个伦敦旧城改造政策,社区组织、开发商、地方政府构成的网络,其内部权力不对称和资源依赖关系,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引入博弈和策略互动维度,就能更好解释为什么某些看似弱势的群体有时也能影响政策的走.....诶,不是,这我们公共政策专业的东西,你怎么也.....”
“嗨,社会人么,啥都是略懂,略懂。”
李乐云淡风轻的笑了笑,熟练地打了个方向,车子驶向象堡区域。
过了泰晤士河,袁家兴发现李乐对通往Sidney Webb House的路很熟,走的是一条虽远了点儿,但少堵车的小路,不禁有些好奇,“李乐,你也在这边住过?”
“没有。不过本科过来交流那半年,有个朋友住这儿,来找过他几次。”李乐的目光看着前方,似乎随着这个问题飘远了一瞬,脑海中闪过宋襄当年在这附近匆匆忙忙的身影。
“本科就来LSE交流?”袁家兴的语气里带着羡慕,“你本科是?”
“燕大。”
“燕大啊!”袁家兴赞叹一声,眼神里流露出那种对顶尖学府天然的向往,“真好。”
李乐瞥见他的表情,笑了笑,“学校也就是个平台,过去不代表未来,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你现在不也在LSE了么?”
车子在Sidney Webb House那栋略显陈旧的板楼前停下。
这年头,这栋学生公寓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不怎么尽如人意的居住条件而在留子们中间闻名。
“我上去拿书,很快!你在车里等我就行!”袁家兴说着就要下车。
“一起吧,”李乐也熄火解开安全带,“我也瞅瞅,这几年有没有变化。怎么,金屋藏娇了,怕我看见?”
袁家兴摇摇头,“哪有,就是.....屋里比较乱。”
“再乱还能乱过国内大学的八人间?”李乐推开车门。
再次踏入这栋楼,李乐发现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
门厅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挥之不去的潮湿气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墙裙看得出重新粉刷过,但边角处仍有深色的霉斑探出头。
通风口的风扇叶片积着厚厚的灰尘,像是从未转动过。
走道里的地毯磨掉了颜色,上面斑斑点点,而且,除了潮湿霉味,更浓郁的是各种香料和咖喱混合的气息,仿佛已经渗透进了墙壁和地毯纤维里。
“这边三哥那边的学生挺多?”
“嗯,不少,”袁家兴点点头,领着李乐走向电梯,“还有些是拖家带口来的。见过那种带独立卫浴的En-suite,三百镑一周,能塞进一家五六口。”
“这能住下?物业不管?”
“管?”袁家兴按下电梯按钮,无奈地笑了笑,“物业....不少工作人员就是他们老乡,睁只眼闭只眼,说不定还能收点好处。除非上面有检查的风声,才会临时避一避。”
电梯吱吱嘎嘎地升到袁家兴住的楼层。
楼道更显狭窄,光线也更暗,李乐这身高,不得不微微低头才能避免撞到天花板上的管道。
袁家兴走到一扇门前,拿出钥匙开了门,先一步进去,李乐跟在后面一瞧,典型的那种Standard room,三人一套,每人一间,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比当年宋襄住的那个studio还差了点。
两根刚进来,边上一间屋的门开了,一个顶着鸡窝头、眼圈黝黑、形如枯槁的瘦了吧唧的男生揉着眼睛走出来,看样子才刚起床。
猛地瞧见堵在过道里、几乎顶着门框的李乐,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等看清一起的袁家兴,这才松了口气,含混地打了个招呼,“兴哥,出去了?”
“嗯,回来拿点东西。”袁家兴应道。
那男生也没多话,趿拉着拖鞋,“啪嗒啪嗒”地走向走廊尽头的公共卫生间。
袁家兴打开自己的房门,侧身让李乐进去。
房间很小,有六七平方米,放了一张单人床、一张小书桌、一个衣柜就几乎转不开身了。
但并没有像袁家兴说的那样,房间里非常整洁。床上被子叠得整齐,书桌上虽然堆满了书和纸张,但分门别类放得很清楚。地上、窗台上,凡是能利用的空间,都见缝插针地摆着或摞着书籍和打印出来的文献。
“你看,就这么大点地方。”袁家兴有些不好意思,弯腰在床头那堆书里翻找起来。
“呵呵呵,不懂了吧,这叫藏风聚气,故宫去过没,养心殿里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比这大点儿有限。”
“我见识少,你别蒙我。”
“蒙你干嘛,等回燕京,我带你去瞅瞅就知道了。”
李乐走到书桌前,目光扫过桌上那台外壳都磨掉漆,边角都露出了底色的笔记本电脑,旁边是几本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笔记本和一叠叠贴着标签的打印文献资料。
抬头,被墙上贴着的两张A4纸吸引。
一张是手绘的表格,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打工地点和时间段:“华超理货9-13”,“租车公司接线19-22”,“M&S导购10-18(周末)”,“活动接待14-17(一/二)”,旁边还标注着小小的“发薪日”和预计收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张纸则列着附近几家超市的信息,“Sainsbury‘s自家品牌意面最便宜”、“Tesco临期面包晚8后半价”、“Lidl临期蔬果区更新时段”、“O2充值返现比例本周最高”......下面还有细心标注的比价笔记和交通路线。
李乐默默地看着,嘬了嘬牙花子,这哪里是日历,这是一张生存地图和时间规划表。
袁家兴找到要还的书,见李乐正看着墙上的表格,不好意思地解释,“打工的地方多,时间容易记混,写下来清楚点。也好算账,知道钱花在哪儿了。”
“算账?你一个月光吃饭要花多少钱?”
“早饭一般就省了,或者吃个苹果。午饭如果打工的地方管饭就吃,不管或者去学校的话,就自己头天晚上在这儿做好带过去。一天两顿,算下来一周伙食费大概三十多镑吧。伦敦这边物价确实高,得精打细算。”
“打这么多工,还要上课、写论文,身体扛得住吗?不累?”李乐转过身,靠在书桌上。
“累肯定是累,”袁家兴把要还的书塞进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拉上拉链,“但算算时间,预科加硕士一共就三年,现在已经过去一半了,能撑。”
“不过说实话,那些传什么打工挣学费的,听听就算了,想靠打工把学费挣出来,那是天方夜谭。”
“就像我读的是两年制的公共政策硕士,学费在LSE里已经算是最低的那一档了,还要小两万镑。”
“怎么不选一年制的?虽然学费贵点,但时间短啊。”李乐问。
“一年制太紧张了,”袁家兴摇摇头,“我算过的,如果读一年制,学费得三万镑,而且课程密集,根本没时间。那样的话,一个月最少一千镑的生活费就全得靠家里。”
“现在这样,虽然累点,但至少生活费自己能解决大半,还能稍微攒点钱应付学费,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李乐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等两人走出房间,正好碰到那个黑眼圈室友从卫生间出来,先是瞧了眼李乐,才对袁家兴说,“兴哥,晚上回来帮我带俩三明治呗,老样子,钱我回来给你。”
“行,知道了。”袁家兴应承下来。
下楼,回到车上,李乐发动车子,开过路口,等着红灯。
“刚才那哥们儿,哪来的?看着状态不太对,不用上课?”
“他啊,原来是学金融的,以前也不住这儿,住在Zone1的高档公寓。最近才搬过来的。”
“那边啊?那,怎么.....”李乐有些好奇。
袁家兴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嘀咕道,“听说,他家里,好像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