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zilangwx.com

胤祚要建研究所的地方离皇庄一百多里,这个距离是什么概念?

差不多就是从北京到天津吧。

康熙不让胤祚跟着李光地去长江黄河两岸建新堤坝,自然也不会让胤祚去这么远的地方,五六个月都回不了皇宫一次。

但他前面已经答应给奖励了,不好一口回绝,让这小子当着诸多户部大臣的面闹起来,就不好看了。

“哪个位置?”康熙没有生气,语气平淡。

看到这反应,胤祚觉得有戏,连忙道:“天津卫!”

顺治九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三卫合并成了天津卫,也就是后世的天津,是现今涉及民政、税收、盐运、军事等重地。

虽然天津卫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着人将土城墙变成砖城墙,重建城墙,扩大规模,但那个地方和京城比起来,依然不算个好地方。

康熙不懂胤祚是怎么想的,“研究所哪里不能建?为什么要去那里?”

“这个……”胤祚倒是想给康熙好好解释,但外面人多嘴杂的,这种事还是……“之后我再找时间慢慢和你说吧?”

康熙同意了,转身吩咐户部尚书伊桑阿:“伊桑阿,统计今年各地麦子的亩产量,尤其是使用化肥和没使用化肥的亩产量对比。朕要让全大清都知道,朕的六阿哥研究出来的化肥有多大的增产效果!”

也让那些怀疑化肥而不肯用的人,知道他们是多么的有眼无珠!

康熙知道一种新兴事物从诞生到被广大百姓接受,其中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他为此在除夕夜上大夸特夸,满洲八旗贵族都用上了,反倒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不敢用。

知道的时候,他都快气死了。

朕的宝贝儿子,堂堂皇子阿哥为了让你们吃饱穿暖,抛下锦衣玉食的皇宫生活,去皇庄研究气味性浓烈的化肥,天天泡在实验室里。

为了让最底层的大清百姓也能用得起化肥,将价格压得十分低廉,你们倒是好,居然不信!

也是因此,康熙才想第一时间得知今年冬小麦的亩产量究竟提高了多少,完成这波打脸,好出出气。

户部大臣们揣摩圣意,觉得这消息必须传得远、传得快,回去之后就命人干活。

当天,“用了六阿哥的化肥,皇庄的小麦亩产量竟然有两百斤!”的消息如纷纷扬扬的雪片般飘了出去。

近几个月,皇庄动作频频,已经成了百姓们经常去打卡、观察的地方。

或者是看看摸摸那稀奇的水泥路和混凝土路,或者是过来敲敲那钢筋混凝土墙——这东西从京城城外搬回了皇庄外,标志般矗立在那,谁都能够敲两下。

不少百姓在路过时见到过皇庄种植的农作物,觉得那里的小麦长得不错,但没想到亩产量竟然会有这么多。

听说这消息,很多人天不亮就赶去皇庄,想看看亩产量两百斤的小麦究竟长什么样,是不是个假消息?

康熙早预料到这两天会是什么情形,昨天就没让人用小麦收割机全部收割完,特意吩咐今天当着诸多百姓的面再收。

一来是让他们看看真实的小麦,免得被人怀疑数据造假,夸大其词,二来也是想让他们知道六阿哥又研究出了便宜好用的机器。

——朕的儿子这么为你们着想,你们凭什么不知感恩?!

——朕的儿子这么优秀,你们凭什么怀疑他?!

胤祚被太子拉着分析了好一通康熙的心理和想法,眨巴着眼睛,好半天没反应过来,“居然是这样吗?我还以为是汗阿玛喜欢炫儿的毛病又犯了。”

太子:“……”你要这么想,倒也没错。

“还从喜欢跟嫔妃朝臣炫儿,变成了跟京城的百姓炫儿,毛病越来越大,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了。”

太子:“……”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不对!

他来找六弟是为了说说研究所要建在天津卫的事,怎么能被六弟的思路带着跑呢?!

“六弟,汗阿玛今天就要问你研究所的事了,你准备好了吗?”

“当然!”胤祚笑容灿烂,呲着一口小白牙,自信地翘着大拇指,好似前方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都难不倒他。

太子:?

他原本是想和胤祚通个气,听听理由,视回答情况决定他究竟是要站在汗阿玛那边坚决反对,还是帮六弟反过来劝说汗阿玛同意。

结果六弟如此自信,他就有些摸不准了。

难不成六弟真的有把握能够说服汗阿玛吗?

天津卫离京城那——么远,六弟要真把研究所建在那边,他跟汗阿玛怕是要寝食难安了。

担忧归担忧,太子还是牵着胤祚去了御书房。

一到那,坐在龙案后批奏折的康熙就冷眼扫了过来,朝一旁的奏折堆努了努下巴,“过来敲章。”

太子:?

胤祚:?

兄弟俩上前一看,发现那边堆着的都是请安折子,而旁边多了两个以前没有的印章。

胤祚若有所觉,把印章翻过来一看,上面刻着康熙亲笔的“知道了”和“已阅”。

太子:???

他以为汗阿玛起码还要矜持几天,多批几天折子,多回复几百个“知道了”,才会抛开被人怀疑偷懒的疑虑,命人去刻章,没想到速度竟然这么快,竟然连夜就搞好了。

可见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汗阿玛对于这些可看可不看,平白增加工作量的请安折子,还是有不少意见的。

无论如何,能够减轻他不少工作量,就是个好办法!

就在太子思索的时候,胤祚已经把那堆奏折全部展开放好,“太子哥哥,我给你表演一个流水线批奏折,超快的!”

太子:“……好。”

“太子哥哥,我来敲章,你来收奏折,没问题吧?”

“没有。”

康熙抬眼一看,就见胤祚抓着印章在印泥上轻轻按了一下,随后就开始了他的表演。

“啪”,敲一下章,奏折丢旁边,太子去收。

兄弟俩一个敲,一个收,只听到御书房里“啪啪啪”的盖章声。

不一会儿,那一堆请安折子就全部给敲完、收好,可比康熙看一份回复一次“知道了”要快得多很多,能节省出很多时间去做别的事。

那一刻,康熙和太子的心中产生了个默契的想法——人,果然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才学会了偷懒。

看在能偷懒的份上,康熙的面色好了那么一丢丢,“说吧,天津卫有什么特别的?”

这话一开头,梁九功自觉地退出御书房,守在门口,不让任何人靠近。

御书房只剩下他们父子三人,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能说。

见康熙过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生气,很可能是想通了什么,胤祚狗腿地跑过去给康熙捶大腿,一边捶一边夸:“汗阿玛果然英明!能够看出我把研究所建在天津卫的特殊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